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现场教学 > 西柏坡 >
西柏坡

革命圣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AAAAA级旅游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内,原本是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的交会处,风光秀丽,水土肥美。


  1947年,一群身穿灰色土布衣的人渡黄河,翻吕梁,穿太行,转战千余里,最终落脚在西柏坡。由此,小山村开启了不平凡的使命,西柏坡美丽的名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的美誉


  正是在这里,党中央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彪炳史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解放了全中国。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中,孕育形成了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为基本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image.png

  1947年3月,敌军纠集25万重兵向延安进犯,而当时我军守卫延安的不到3万人。敌强我弱,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3月18日晚,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7年3月下旬,朱德、刘少奇率中央工委离开陕北,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朱德、刘少奇在听取聂荣臻的汇报之后,谈到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的选址问题,他们根据在陕北与毛主席分手时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听说那里有个西柏坡,是个好地方。”经聂荣臻介绍,决定派人到平山县查看选址。


  1947年4月29日,朱德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陪同,从阜平骑马来到平山,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选址。潘开文三人骑马首先来到平山县城,然后沿滹沱河南岸往西,从洪子店过河再由北岸往东,查看了滹沱河两岸每个村庄的位置、环境、交通等,三人一致看中了西柏坡村。


  回到城南庄后,他们将查看的情况绘制成地图,并列出了选定西柏坡的理由。


  第一,党群基础好。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聂荣臻就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2000余人开赴晋东北,开辟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当时,晋察冀领导机关驻扎较多的县就是平山县、阜平县和张家口。此外,平山县建党非常早,1931年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1937年“七七事变”,平山县党员人数已达700人,是河北省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县。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平山县的党员人数已占全国党员总数的1%。


  第二,地理位置好。西柏坡位于滹沱河北岸、平山县中部,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西去径入太行山腹地,东下沿河大道直达大平原。虽然当时村子里很多房屋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烧毁,但是青石基础还在,便于建设。村后是不太显眼的柏坡岭,岭后群山叠翠,又便于保密。平山县城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


  第三,物产丰富。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中部正处滹沱河岸边,河水淤积厚土于河谷,形成了肥沃的产粮带,河两岸稻麦两熟。文天祥曾有诗曰:“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1938年8月,聂荣臻第一次来到平山,当他看到滹沱河沿岸一块块河谷平原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时,就曾赞赏道:“真是晋察冀的‘乌*兰’!”


  1947年5月3号,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刘校长、朱校董。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主要办好三项工作:一是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二是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三是组建华北财经办事处。


  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达西柏坡,也就意味着党中央、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正式进驻西柏坡,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这样,如果从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开始算起,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共呆了692天,如果从毛主席到达西柏坡开始算起,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共呆了301天。


  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副题(1999年该书再版时就以此作为书的名称)。

image.png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实质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永不骄傲、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不忘重任,展望未来,勇往直前。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谆谆告诫。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豪迈宣告。


  时代发展变迁,精神一脉相传。在西柏坡精神指引下,赶考永远在路上。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立足革命圣地西柏坡,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柏坡精神为己任,面向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活动。


*2024年10月修编